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湛安祯 0小时前 :

    发达国家在对人的医疗关怀上面临的不平等问题

  • 牛晓星 3小时前 :

    4星的故事加上1星的社会意义

  • 游和暖 5小时前 :

    这是国产影视拍不出来的主题,直面病毒却无能为力的绝望,这才应该是有关新冠最真实的角度,但是剧本力度不够,有些背景交代不清显得起承转合很突兀。朱迪科默的表演还行,撑得起这种大女主电影,另外爱尔兰口音古怪的很。

  • 晨濡 3小时前 :

    镜头语言很简单朴实,仿佛纪录片,但那种压抑窒息和无力感却贯穿全程,当然也得益于啾迪超棒的演技,向所有无私奉献的护工致敬!

  • 荤浩广 8小时前 :

    沉重的疫情题材,对于一个有着批判的英国电影传统来说,故事过于单薄。在国家体系陷入崩塌,自救与他救,明显电影虚构的困境相比于现实是如此微乎其微。

  • 霞梅 0小时前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们总不愿向“老”看,谁都想更年轻活力。一个社会对(贫困)老人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底线。他们就是未来的我们(的一部分),当下的社会亦是由他们构建。这部电影讲述新冠疫情下的一所养老院(护理院),少见的题材。电影里那个无人“help”夜晚看得人好沉重,一下子拉回了2020年初。电影结尾和《传染病》的结尾异曲同工,一开始看的时候猜测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而这段现实都未给出结局的历史电影又该如何给出?最后,电影的主要情节几乎是jodie独角戏,演技太好了!

  • 牛聪慧 3小时前 :

    题材相当不错,触碰社会敏感话题,相比相同题材养老电影,故事深挖不够 ,缺乏亮点 。

  • 鄢浩然 4小时前 :

    护理院是英国目前实施最严格封锁措施的地方之一,因担心在脆弱人群感染,居住者无法以任何重要方式见到所爱之人——最后他们悄悄地离开了

  • 穰天工 5小时前 :

    Crona19 ,面对火车道闸的哲学问题,沉重的让人无法直面

  • 狄惜筠 9小时前 :

    -女主演技太好了 脸也好好看

  • 芝倩 1小时前 :

    Jo表演太精彩了!虽然故事简单,深度一般,但是本身就是写实电影,很勇敢!

  • 萨绮文 2小时前 :

    A solid 8. 除了飞越疯人院情节稍微突然,关于新冠的以小见大和绝望拍的真好

  • 欣萱 8小时前 :

    但有用么?

  • 独安翔 7小时前 :

    噩运骤然来袭,在彼时人们的面前,尤其是对前线医护工作人员而言,是一种未知的、庞然的恐惧。更甚者,上层讳莫如深,底层奉为牺牲。阴暗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文学改编或者影视化呈现,应该更加实事求是。一次群体的疾苦,是已然造成的摧残事件,用人们的创伤去歌功颂德,是对遭殃人群的漠视与冷血。或许是因为本片中运用的长镜头及低鸣压抑的配乐,多次令人联想起《女人的碎片》,同样有一种莫名的怏然之感。沉默、苍白。|7.0

  • 谭千亦 9小时前 :

    女主对镜的呐喊和凝视让人不寒而栗不敢直视屏幕…

  • 桂枫 2小时前 :

    真实事件改编,拍得很真实,聚焦渺小的个体,跟电影中国医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从一家护理院艰难面对疫情延伸到国家对护理院病残人士采取的援助态度。结尾Sarah的话语直接将影片推向了高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平等了!摄影和调度不错,用了大量的大特写和运镜,朱迪科默和格拉汉姆演技很赞!对了,良心发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平等了?

  • 边平和 8小时前 :

    发达国家在对人的医疗关怀上面临的不平等问题

  • 起骏 5小时前 :

    一开始也很不理解最后那一段,后来我意识到,她是想能救一个是一个啊,而Tony就是她最有可能救下来的那个,不是莫名的感情线,是真的无力与绝望,是孤注一掷,是别无选择。

  • 聂弘懿 2小时前 :

    本子,想说的太多,就不说了。

  • 祁健慧 5小时前 :

    同背景下 影片以小见大 两个人的命运 写着这场疫情的走向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