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由锐藻 7小时前 :

    而当我回头时,幸好那座叫做【家】的岛屿还在。

  • 谢永言 3小时前 :

    全宇宙的父亲都看不见女儿的存在,全宇宙的丈夫都是甩手掌柜的存在,剩下在苦海里挣扎快要窒息的母亲和看不清这一切为何会这样反过来指责母亲的女儿,要我说,炸了吧,别演了。就像《厌女》里面说的,母亲厌女,女儿也厌女,最后大家都深受其害却不自知。

  • 贝韶华 2小时前 :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把年纪了要看这么个疼痛青春玩意🙄️ 叼着这可怜的、一丁丁那么点的想象力就想吞大象,像刚存了200块就想落定买深圳湾一样,你睡醒未啊?拿来主义,打各种电影百家布补丁,好难看啊,你想讲什么啊…… 不会就是家庭爱吧…… 内涵空洞,剧本垃圾,剪辑裹脚布(看了前40分钟就想关掉),以上种种更突出了营销翻车,什么视觉奇观,肉眼可见的省钱,男主人肉眼可见的便宜。太尴尬了😅,脚扣地眼翻烂。值得一夸的只有女儿的演员,演得蛮好的even in this mess😅 再也不敢信营销货了,真尼玛虾仁。🍤

  • 次景中 9小时前 :

    以顛覆陽剛形象解構陽剛氣質;

  • 祁家傲 4小时前 :

    看了5天才看完,豆瓣推出负一星吧,只有负一星才能治疗我看这片尬出的内伤,脚趾抓地把家里的地板都抓坏了

  • 汲梦易 2小时前 :

    想做up主的可以看看哦,想要进入影视行业,制作我们喜爱的电影和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短视频?这里有一份适合新手学习的后期资料包,附赠影视后期素材以及软件安装包,剪辑、特效、建模全都有,想做自媒体,抖音短视频,拍摄vlog,制作鬼畜 / 商业推广宣传片/ 定制设计做副业

  • 海嘉 2小时前 :

    这他妈才是电影,是他妈流媒体短视频永远也比不了的电影!在这个全面退步的时代,还有这样的电影,实在太他妈庆幸、太他妈珍贵了!

  • 清雁蓉 7小时前 :

    没法贴标签的一部电影,贼拉好,最后哭死,我就觉得爱很了不起,最没用的就是最酷的。

  • 让妙春 0小时前 :

    看的时候一直在嘴里和主角念叨:神经病呀(褒义)。

  • 珠歆 9小时前 :

    为什么融两个三个梗就是抄袭,融一百个梗就能成为wildly original modern masterpiece?不理解

  • 烟贤淑 7小时前 :

    這片不但將劇情、喜劇、科幻、哲學多種類型融於一體,且在保證娛樂性的同時,也有極為豐沛的作者性。除了將一切嚴肅的議題都用非常高級的戲謔手段解構一遍之外,最後重構愛和信念的手法也是一種非常當代的、時髦的,帶著東方氣質中羞怯又準確的表達。不論是男性也有軟弱無能的權利,還是女性不必以母職和家庭為天命,抑或是接納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是一個「沒用的人」最終在那件寫著 PUNK 字樣的中式紅色開衫上,成為這代移民最好的文化註解。

  • 迟秀颖 3小时前 :

    真的天马行空,十分生操,所有设定、设计和故事都十分精彩。难以想象自己居然会对两块石头哭成狗。

  • 鸿昭 0小时前 :

    3.5;花式剪辑秀得眼花缭乱,后半部流于疲软,核心概念是日渐流俗的东亚家庭文化+西方生活环境的对撞与糅合,lgbt更是正确到不能再正确的元素——因此无论视效看起来有多么炫酷,本质上并无质的创新,不过以一种开脑洞的天马行空去描摹母女关系还是值得鼓励的;最喜欢两块石头的桥段,希望爱不要成为捆绑自由的借口,希望在每个平行宇宙里我们都不必再勉强自己做超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安安静静地做一事无成的自己。

  • 虞海瑶 3小时前 :

    石头那里我真的哭成狗,太有才华了吧,套着科幻片外衣的东亚家庭情感剧。导演太飞了吧。

  • 春珠 4小时前 :

    一部令我的眼睛、耳朵和大脑都感觉受到过度刺激的电影。主流社会道德的鸡汤,似乎不被包装成这样一部充满声光电刺激的作品,就没法再灌入当今观众的缺乏长期注意力的头脑和几乎已在各种强刺激中麻木掉的视觉与听觉。与overwhelming至极的视听符号相对应的,则是极其贫乏且俗套的叙事能力,况且影片所采用的隐喻符号,常常都是恶俗并“审丑”式的。想知道用一个面包圈能如何讲好人生道理?建议编导可以看看Dr. Mark Epstein在《Trauma of Everyday Life》一书中是如何做到的。跟我一起去影院的女儿看得很开心很感动,但我真的很悲观也很感慨,因为这部电影和其他好莱坞大片一起代表着他们Gen-Z一代美国年轻人所面对的贫瘠而单向度的视觉文化。

  • 闾丘念真 6小时前 :

    我从贝果里离开,不是因为你强行抱着不让我走,而是我选择回头向你伸出手。悖论的是片子的受众大部分都是那个喊着let me go的女儿,而更需要去学习“爱非控制”的长辈大部分在第一趴就会睡过去。说实话,观影体验低于期待值,但,在平行宇宙的概念下用东亚家庭的困境去探讨存在与虚无,最终又以世俗化的东西方大杂糅的共性“爱”(广义上)来解决这个哲学家们都没给出答案的终极问题,有意思的尝试。要么成为贝果,nothing matters;要么feeling a good thing,哪怕以此获得的小小希望最终会走向下一次的绝望,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永恒的对决。

  • 锦文 3小时前 :

    胡乱吹捧的电影,又长又臭,乱七八糟,前面不断的宇宙跳跃,各种闪回,特别是税务审查那段,闪来闪去让我头晕脑胀差点吐了,这真的是我看电影以来第一部感觉到生理不适的影片,佩服。还有影评中吹捧的创意,一看就是未经打磨,想到就写,所以处处显得简陋牵强又不够精致缺乏逻辑叠加,就像小孩子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一通的玩意,你管这种东西叫创意?

  • 綦夏兰 8小时前 :

    去那个黑洞不好吗?不去看看咋知道好不好呢 拜托了 让我们都去那个黑洞吧 (这也是唯一看下去的动力

  • 资怀蕾 9小时前 :

    以複製父親的不信任和打壓轉移到對女兒的不信任和打壓,解構儒家思想對華人家庭的影響;

  • 静妮 0小时前 :

    原来是九十年代无厘头港片贺岁档的定位。钦定中文片名应该是“天马行空”。阿尔法公公登场的时候,完全就是个r&m真人版既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