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仇秀雅 3小时前 :

    现在才来看这样一部电影,不免又觉得有点五味杂陈。它多少点醒了我,抗疫这件事熬了这么久,即使偶尔能散发出正能量,但对于所有人来说,早已变成了一个太过沉重的话题,落脚到每一个个体之上,都是绝望、失望、无助,以及该如何互相帮助来反抗这些情绪的故事,一点小事人家就能思考这么久,这又怎么能不让人汗颜呢。

  • 振钊 4小时前 :

    所以,先死的都是老年人吗?被放弃的也是 ,打不通gov电话果然在任何地方 都一样

  • 捷友易 4小时前 :

    所以别说“战胜疫情”,太妄自尊大和避重就轻。那么多撕心裂肺,那么多人永远不可能回去,那么多不计数不具名的逝去,都真实地发生过,我们已经输了。人类没有战胜困难,人类只是习惯了习惯。

  • 卫照反 3小时前 :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直接写新冠的电影,而且还是相对主要面对问题的题材。女主演的实在很好,很感人,很有代入感。看着从一堵门被封到一个挨一个的被封很难过。电话那端的“正确”的官腔、防护不到位、包括最后的“法制”,令人窒息。

  • 别阳晖 1小时前 :

    导演为了最后秀恩爱的几分钟,想办法拍了一部电影

  • 左安顺 6小时前 :

    一个疫情大爆发,并且现在还是捉襟见肘的国家拍的抗疫电影,让部分zg键盘感动得不行。还反过来嘲笑《zg医生》,我笑了

  • 张平宁 7小时前 :

    你们的分数为什么打这么高,我强忍着看完的,情节拖沓冗长,而且也不太真实,把TONY带出护理院也有违常理。#20211013

  • 伊嘉福 7小时前 :

    无法不给这部高评价,毕竟洪常秀的电影拍的从来不是故事,而是情感在人物之间的流动,再也没有比彼此确定地爱着更为强烈的情感了,不是吗。

  • 招小凝 5小时前 :

    你看得到,但你得不到,你能感受到,但你仅仅只能感受到,洪尚秀的电影,愈来愈偏向他心里那个自卑的小人儿了。

  • 娅鑫 1小时前 :

    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方向,不是吗?同样的背景和题材,一些人在反思我们哪里还做的不够好,一些人告诉你没有我你会更糟糕。

  • 宰茂德 8小时前 :

    纯粹的好看,人物状态极其凸显,期待他们性格的展开和碰撞,让人想透过屏幕一探究竟,看过即忘即可

  • 化沛白 0小时前 :

    最后的金敏喜美得发颤。看着她手里拿着野花,唱着歌,无邪地笑着,全片都没有背景音乐,这时恰到好处地响起,突然热泪盈眶。

  • 丹凡霜 5小时前 :

    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如果没有金敏喜,洪的尴尬美学还会不会百看不厌

  • 卫善文 8小时前 :

    以小见大,中间那段疫情突然来袭时的无措和物资匮乏拍得不错。结尾有点扯,尤其是女主对着镜头控诉政府的那段。

  • 怀梓柔 6小时前 :

    洪常秀真是什么都不在乎了,聊天类电影的巅峰,绝对耐得住寂寞,全篇结尾才给了金敏喜特写,黑白清净,解剖与自我解剖,蛮好。

  • 乾涵煦 3小时前 :

    隔三差五要看一下洪的电影,要让自己记住两件事,第一,导演的幸运往往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缪斯,并且也得到了对方给予的特权和青睐,第二,永远不要对影像有先入为主的臆断和猜想,重要的是去感受。

  • 彩雨 9小时前 :

    炫妻狂魔老洪,含敏量越高含金量越低,本洪粉这次get不了。

  • 亥静涵 7小时前 :

    记得原来安徒生童话里有一个故事,男孩的玩具里有一个少了条腿的锡兵和一个跳芭蕾舞的小姑娘,经过千难万险最后他们掉进了火堆里烧成了一颗心。也许燃尽这个虚伪势力的世界,给予过真心的人,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他们也会在灰烬里烧出了一颗心,就跟Sarah和Tony一样。

  • 凯骞 3小时前 :

    一部看不见公路的公路片。电影史写到今天,所有的电影大师都在想办法在保留自己风格的基础上,探索视听的边界,以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所以在一百二十多年的电影史上,电影是越来让观众看得懂的。但是近年来出现了这么一批故弄玄虚的文艺导演,把电影拍得让人越来越看不懂。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典型。疯狂的过曝、固定机位把观众局限在半全知视角中,让人不得不去专注于那几个演员的聊天和掰扯。洪比较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够在固定镜头中通过几人的站位,甚至是扭头这种小动作表达出人物的情绪,也借此完成生活的虚拟化。但是洪导拍的毕竟不是悬疑片,这一套反观众的套路看来是越来越不奏效了。不禁有江郎才尽之感。可能这也就是洪常秀想说的:这是我的电影,也是我的生活,不要你来瞎bb

  • 卫亚利 3小时前 :

    与上海当下高度重合的电影,更加表现出此时此景绝不只有在3月上海疫情时才会发生,任何地方都会成为电影中的场景,任何地方也都会成为3月的上海。人类在大环境下始终是渺小的个体,纵观历史大事件、灾难、战争,从无个人利益高于国家的可能。个人视角永远无法看到全局,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只能以自己的身份角色去思考问题,站得越高才能看见越多。庞大的需求量是导致援助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任何事以“不公平”来判定始终是没有语境没有因果的片面认知。危机之中能够扛下去熬过去的人只是多了一点运气,所以自救远比就地等待援助更重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