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顺治年间,清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稳,改朝换代的阵痛仍在延续。为戏痴迷的李渔,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舞台,凭其卓越的才情,“戏名”深入民心,远近闻名。
  到江南寻访昔日名妓李香君的洪承畴因为李渔借戏曲讥讽于他,怀恨在心,欲对李渔不利。他费尽心机,要让李渔身败名裂,背上千古骂名,让作为“文人”的李渔永世不能翻身。
  冥顽不化的前明官员吴湘因认为李渔是《金瓶梅》的作者,认为大明的灭亡正是因为《金瓶梅》教坏了世风民心而导致的,因此苦苦追寻李渔问责。洪承畴乘机怂恿吴湘,给李渔惹来不少麻烦。
  为寻找不到合适演员而苦恼的李渔,邂逅心灰意冷、准备剃度为尼的李香君。最初为爱李香君“戏才”,李渔把准备遁入空门的李香君拉回尘世。谁知为戏的一次冲动,竟让两人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怜惜香君的情怀操守,李渔放弃了不过问政治的自我承诺,不顾性命安危,搭救香君收养的前明烈士遗孤,并以学戏唱戏为掩护收养在戏班。渐渐地,李渔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李香君。本来已经心如止水的李香君也发现自己的心慢慢地融化了……
  从此相守李香君,除了为戏,更是为爱。
  自小追随李渔的乔、王二姬心中暗恋李渔,个性洒脱的隆格格也因为仰慕李渔的才情,偷偷溜到江南,寻找李渔。几路人马汇在一起,演出了一番好戏。因李渔对李香君的情感,不但打翻了她们的醋瓶子,也使她们不得不采取策略,既联合又对立,彼此斗法,闹出不少笑话,令李渔哭笑不得。
  洪承畴公报私仇,以搜查反清遗孽为名派兵搜寻李香君,再加上吴湘锲而不舍、联络了一班前明官吏苦苦追寻李渔,李渔的戏班充满了惊险和闹腾。
  李渔的戏班被江南织造曹玺看中,邀请李渔在太后生日之时带领戏班进京为太后演出。但遭到李香君的反对,她坚持认为不应该为蹂躏大明的满人唱戏,而李渔却认为,这正是向满人展示戏曲文化的大好时机,并劝香君顺应时代潮流。他告诉李香君,他要用博大精深、美轮美奂的戏曲,让满人来见识汉人的文明,为在疆场上败于满人的汉人赢得尊严。
  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婿王文康为了向太后献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戏班“姑苏剧社”,准备进京演出。可王文康才疏学浅,无法组成优秀戏班,他开始觊觎李渔戏班,欲把李渔的戏班据为己有。
  李渔不为利益所惑,王文康几次不能得逞,恼羞成怒,场上不行场下使劲,自忖与李渔戏班斗戏不能获胜,王文康不但开始了阴险的场外损招,也联合洪承畴对李渔共同发力。
  洪承畴因为他暗中仰慕的李香君心仪李渔而更加恼羞成怒。为王文康出谋划策,屡屡把李渔置于险境。
  王文康在洪承范畴的帮助下,制造戏场踩人事件,并利用“女尸”诬陷李渔轻薄民女,导致民女自尽。李渔蒙冤入狱。王文康大肆制造谣言,煽动地痞到苏州府寻衅滋事,请愿要公审李渔。情况万分危急。好在曹玺、隆格格等暗中相助,李渔才历经苦难,得以脱险。但李渔的两位高徒乔姬、王姬为搭救李渔,中了王文康的奸计,答应离开李渔戏班,并签字画押,加盟“姑苏剧社”。
  李香君得到侯方域的消息,欲寻侯方域,并还回“折扇”,以彻底了断情缘。李渔不舍李香君,担心香君一别不会再回来,但仍大度地让香君离开。
  醇亲王奉皇命,来苏州最后定夺为太后祝寿的戏班。王文康和李渔各自率领戏班,准备“斗戏”。
  因李香君离去而使李渔苦于戏班没有旦角之时,从京城得知李渔落难前来搭救的隆格格及时赶到,及时顶上,李渔因而获得第一场的胜利。但王文康怂恿醇王爷以隆格格不是李渔戏班成员为名,要隆格格退出第二场的演出。就在危急之时,李香君赶到救场。李香君告诉李渔,她决定不回南京,因为她已经无法割舍戏班,更无法割舍李渔。
  有了香君的加盟,李渔戏班大获全胜。就在李渔准备进京演戏,宏扬戏曲文化的宏愿即将实现之时,最终不愿为满人演戏的李香君却留下书信一封,不辞而别。李香君在信中告诉李渔,她尊重李渔的选择,所以最终才选择离开。
  因戏邂逅,因戏结缘,最终却又因戏而分离。
  李渔在京城的演出大获成功,隆格格设法封李渔为“风流戏王”。而此时的李渔却无法享受戏剧带给他的欢乐,他独自游走在街头,无望地寻找着香君的身影。

评论:

  • 卫炳申 9小时前 :

    意大利往事,有笑有泪,动人的乡愁,法比托就是索伦蒂诺,相比布拉纳的《贝尔法斯特》,更加真诚,更有情怀。

  • 弭明艳 4小时前 :

    关于保罗索伦蒂诺,就是你永远都猜不到他的下一步,是惊喜还是惊奇,他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意,把深刻和美学融合在一起。

  • 党凌春 0小时前 :

    男人喜欢女人,但不是最喜欢,一直如此,从足球到游戏。

  • 双皓轩 4小时前 :

    “那不勒斯是一千种色彩,那不勒斯是一千种恐惧,那不勒斯是一个缓缓响起的孩子的声音,因此你知道你不再孤单……”

  • 彦云 5小时前 :

    déjà vu的意大利男孩成长史。克制的配乐每次起来时都极其动人,但作为索伦蒂诺平庸了,可能艺术家真的写起自传起来都会平庸的。而且几年过去,我甚至会有些厌恶意大利式的男性风俗:圣母=淫妇。

  • 卫奂丞 7小时前 :

    碎片化的叙事需要十足的耐心,但看完知道了是导演的自传,但还是没明白到底要表达什么,可能是我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服装造型以及人物外形都太像甜茶了

  • 仝诗蕊 9小时前 :

    (相较于本片的导演的私人化回忆和纪念来说,要比同类型同含义的《贝尔法斯特》强出两三倍,真诚真的是利器…

  • 卫峙廷 6小时前 :

    带着自传体和风情画的,索伦蒂诺拍通俗剧了!罗列臃肿变成了罗列趣闻和生活状态,而且背后往往都有沉重的一面,流畅、放松、深刻。小主角对生活痴迷,父母的死本是让他想要逃离现实,导演的一番话让他明白,他一直生活在梦里。此片可谓索伦蒂诺最容易理解的作品,依然展现了不凡的掌控力

  • 帅白翠 7小时前 :

    电影嵌套电影,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透过镜头窥见那不勒斯的风土人情和导演本人苦乐交织的成长回忆。情欲、足球、家庭、死亡、性启蒙、故乡,人生需要多次“破处”,不谙世事的少年陡然成人,坐进火车踏上电影导演的新路程。前一个半小时沉闷欲弃,后四十分钟宛若新生。暮色霭霭笼罩的蓝色大海,纯净的哀伤扑面而来,生发掩面饮泣的冲动,想到成长总是这么极为相似。电影是逃离现实的媒介,电影是生活的罩壳,“通过我进入苦难之城,通过我进入永恒的痛苦,通过我你就能在迷失的人群中穿行”,伤口在冒血,艺术在萌芽,事后一根烟,“我”就这样长大,怀抱破碎的心,扎进未知的远方。一个导演一生中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还有什么遗憾的呢?(ps:小提琴配乐很棒)

  • 卫哲韬 5小时前 :

    a tale of fate and family, sports and cinema, love and loss

  • 尉迟白山 7小时前 :

    4.0+

  • 东郭沛文 9小时前 :

    7.0 《阿玛柯德》的开头,费里尼式的女性人物,成长故事,自传性质。剧本松弛、随意,节奏较差。马拉多纳。

  • 卫国清 6小时前 :

    悲剧里的荒诞更显悲凉,大概导演想说的是,他“在这片荒谬和混沌中,不知觉就这么长大了,也即将逝去了”。

  • 哈恨桃 4小时前 :

    是导演自传吧?母亲的哭泣>马拉多纳>性感的小姨。家庭突然的变故,父母双亡对一个人的打击一定是巨大的。一夜成人的剧痛可以让人产生些质变 | 到最后嫩草被老母牛吃了。

  • 尤冷松 2小时前 :

    三部曲最后是青年故事,也是最烂俗最难拍好的。青年只有一个主题,成长。结合过去现在和将来,充满遗憾,充满痛苦,保罗一直能把意大利小镇拍的如梦似幻。

  • 居绮美 7小时前 :

    “电影没什么用,但它能分散注意力。”索伦蒂诺这次很轻,轻到所有的故事、人物都转瞬即逝,也再没有一叹三咏的感慨。可能年轻人的故事就是这样不同于迟暮之人,他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将来,是要选择开心还是忧虑,不知意大利人对待悲伤是不是都是这样奇怪,还是说,那不勒斯这座城真的有点什么魔力。

  • 叶雨莲 1小时前 :

    这也是他交给影片中疑问的答案

  • 召平卉 8小时前 :

    意大利好美,人们生活很随性,只不过这个剧情不太感冒。

  • 国蕴和 8小时前 :

    平淡又散乱的青春故事,在电影院看的话应该会睡着……意大利的故事好像永远都发生在夏天的海边,永远都是蓝色,这部电影更像一首写给那不勒斯的情诗。

  • 家妮 3小时前 :

    属于索伦蒂诺的私人故事,他已经找到了激情和说出自己故事的勇气,于我并无什么情感共鸣,只是爱上了那片蓝色的海。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