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实子悦 2小时前 :

    前半部写实得像纪录片,每个在路上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后半部美得像一首诗,西部广阔的风景加上唯美的配乐,孤独是自由的代价。特别喜欢75岁老奶奶离开前回忆的那段话,“我觉得我这一辈子过得挺不错了“,生命的最后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么这一趟的人生也是不错的了。

  • 巩莺莺 3小时前 :

    不是传统的homeless的故事,更多的是自我选择的放逐

  • 帆云 6小时前 :

    Not for me, not for now. 我看得毫无波澜,甚至有点茫然。

  • 咎静枫 3小时前 :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 卑湘灵 5小时前 :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路上的那种孤寂感想起了里尔克这句诗以及亚历山大-佩恩的《内布拉斯加》。

  • 彭冰海 9小时前 :

    看到讲解房车配备的尿盆容量的时候我不禁开始想要做笔记

  • 全寻菡 6小时前 :

    一个孤独女人的史诗,导演拍摄的风平浪静,科恩嫂却演绎出了情绪下的暗潮涌动。电影克制的恰到好处,是一部相当成熟的作品。

  • 战高爽 0小时前 :

    我也不是一无所有,我会整理好自己的行囊继续前进。

  • 墨兴腾 3小时前 :

    我在辽阔的荒原行驶着毫无畏惧与一无所有的自由,在那无依之地,才是我内心真正的落脚地——这部片子说的是解脱。一开始你是被迫上路的,就好像一个病能保守治的可能性被扼杀了,只能动手术。然后在路上,在手术的无奈和悲凉中,你却慢慢体会出无所依的圆满与自在。毕竟,有依靠的温暖终归是短暂的、是有条件的、是束缚的另一个面具、是骗你的。

  • 婧初 5小时前 :

    你却比夏季更可爱温存

  • 彩薇 5小时前 :

    看到讲解房车配备的尿盆容量的时候我不禁开始想要做笔记

  • 孝令秋 1小时前 :

    值得一看,但是获奖觉得有点牵强。3.5,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四星

  • 冬霞 7小时前 :

    资本可以随意流动,但劳动力就其自然属性则很难,流动的劳动力成了现代的nomad;但他们又并非游牧民,游牧民有自己的社会组织、生产资料以应对风险,现代nomad则与生产资料分离,除了为生活所需的少量组织(清扫垃圾、实物交换、娱乐……)他们只是出卖劳动力路上偶然相遇的个体。某些自然景观、无人荒野的镜头让我联想:如果是马利克大湿+卢贝斯基会怎么拍

  • 卫诚化 2小时前 :

    3.具有相似性:t house、断舍离

  • 兰茂典 2小时前 :

    后劲太大了!see u down the road.

  • 义晴曦 4小时前 :

    总有一个在路上

  • 势白亦 8小时前 :

    看到中间突然明白了,赵婷对大众关注的主题,例如中西部的衰落、资本化的工业、愈来愈分化的贫富差距等避之不谈,是因为这本就是一部很直白的情绪电影,可能同样经历了一地鸡毛般的生活,对弗恩这种选择逃避社交的孤独感尤为感同身受,即便她说过上路是为了铭记死去的丈夫,可行为本身就是在逃避,跟海边的曼彻斯特那种自我惩罚不同,弗恩一边在路上一边享受着自我感动,Dave的儿子说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匿名戒酒会,弗恩的所作不也是一场无止境的互助会吗

  • 天祜 1小时前 :

    时代之殇,人如何和丧失共处?

  • 仙恬欣 7小时前 :

    配乐太妙了……

  • 冰岚 4小时前 :

    你以为是没有目标而选择居无定所,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一个人在内心真的需要某种支撑,哪怕是一种执念,也能指引你方向。当能找到生活里的那种很具象的意义所在时,就能收获一些觉得“死而无憾”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时候可能可以多一些,因为它们无疑就代表着幸福。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