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跨越时空的三个女人,因为一个名字被联系起来----戴罗薇夫人。
  弗吉妮娅·伍尔芙(妮可·基德曼),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伦敦郊区,正在完成她最后一部小说《戴罗薇夫人》。游走在虚构与现实生活边缘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被束缚感,内心甚至渴求着死亡。
  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生活在二战末期的洛杉矶家庭主妇。《戴罗薇夫人》引起她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才是更有意义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持家生活同样让她萌生自杀的愿望。
  克拉丽萨·沃甘(梅丽尔·斯特里普),生活在90年代的纽约,正过着戴罗薇夫人式的生活。她深爱的朋友理查德,才华横溢却因艾滋病难以自理。好心的戴罗薇夫人担当起派对的主人,为每个人带来快乐,却难以化解内心的孤单与忧伤。
  不同的时空里,她们的内心深处,关于死亡的挣扎与抗争,没有停息,时时刻刻。

评论:

  • 佟野云 1小时前 :

    文化差异?完全get不到什么深刻之处。钢琴曲+琐碎事+公路旅游广告

  • 孔惜珊 9小时前 :

    一期一会的人生里永远相信后会有期,世界是一片荒原,可以遇到这样固执的人,我很感动。

  • 娄晶滢 9小时前 :

    两个场景感触深刻:斯万基去世前对女主说自己时日无多,对人生的各种经历已经心满意足,而过年回家我第一次听到外公说到类似的话;女主回到旧房子,让我想到这次春节我也回到小学五年级以前住的房子,很多人家的窗户还是20年前的样子。

  • 强悦畅 9小时前 :

    基调是感伤的,然而赵婷的镜头施加给弗恩的不是“磨难”而是“浪漫”,这估计也是赵婷与凯莉•雷查德之间的差距。

  • 娜桂 9小时前 :

    她像一个随波的纸箱,在环形的时间里逐流。影片大半情绪建立在女主弗朗西斯的演技上,她在《三块广告牌》之后又一次惊艳到了我。我个人感觉导演应该很喜欢李沧东,清晨,傍晚,紫色的云霞,低饱和得画面从头至尾压抑着情绪,营造了一种诗意。但这不是科恩兄弟那种失败者的醉乡民谣,而是选择游离在城市边缘,自我治愈的游牧者之歌。

  • 岑寄柔 4小时前 :

    P.S.就是看到科恩嫂同款悲伤脸老是会跳到《三块广告牌》上。

  • 刀英耀 7小时前 :

    后一个小时是享受,分享,执着。

  • 危云霞 5小时前 :

    这片透出来的悲伤和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点像,而我更能看懂后者的悲伤。说不上太喜欢,但挺遗憾因为愚蠢的原因而不能在国内上映。每年都有大量制作精良、远不如这部优秀,但也颇有亮点的电影上映,而我们在电影院却只能看那三两部密钥延长一次又一次档期长达两三个月的不断刷新世界影史票房纪录的国内片,以及部分已经上映十几年、政治上正确、又已经得到市场检验的国外片,更让人遗憾。从书本以及电影里了解到的美国人,注重与他人的联系似乎更甚于所谓集体主义的中国人,他们甚至不能独自打保龄。

  • 喜谷翠 6小时前 :

    不只有哀伤,还有希望。绝症老奶奶的那幕让我想到了《樱桃的滋味》,对于他人不值一提的小事或许就是自己重燃对生活热情的动力。看完也想做个一直在路上的人,欣赏沿途的风景,听旅人诉说各自的故事也是一种幸福。

  • 夹谷妙柏 8小时前 :

    Nomadland是一部关于自然和生命的影片,它从影像到文字都在描述美国这片广袤多元,令人痴迷又敬畏的土地。它既不是在控诉社会的冷酷,也不是在歌颂游民生活的浪漫。它仅仅是通过一些微小的片段让我们得以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人有答案,也不需要有答案。赵婷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真正展现了一个最美国的美国。我们听Fern不断地背诵莎士比亚,不得不想到——是什么让欧洲人成为了美国人?欧洲人来到美国,他们一开始就是游民,这片土地塑造了他们,使他们变成美国人,可多年后美国变得比欧洲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地以金钱和阶级划分人生等级,而游民又一次成了“古怪而可悲”的

  • 弭明轩 9小时前 :

    劳作,风野,感怀,生的尊严,选择的自由,这些为人的本质,或者说earthship,终要比商业化的暴力冲突和冷嘲热讽的小聪明恒久。这个赵姓姑娘的距离这么远又这么近,你不想太骄傲,也不能太警惕,更不能妒恨,因为她所代表的希望和传递的关怀属于每个人,从作茧自缚的民族狂热者到一心想拿绿卡的文科留学生。只是我们的语言里,敏感依然有贬义,empathy还没有对等的词汇。

  • 干海亦 8小时前 :

    舒缓,安静,痛苦,孤独还有贫穷,这就是失去对象又没有子女的老年人的生活,唯一的慰籍只能来自同样在路上的过客。

  • 出长逸 8小时前 :

    不懂好在哪里…可能是思想的不一致,没有受过这种文化的熏陶,所以无法感知故事的震撼和感动…一个为爱不顾一切的女人,因为爱守护着丈夫的一切直到无法守候,一路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尿尿拉屎的镜头意义存在是为了呈现真实感吗?不懂…她是个试图冲破一切常规思维的女人,但是最终还是在常规中迷失……被吹捧的20分神作,被配乐拉到及格线,整部影片亮点只有配乐!

  • 卫海全 6小时前 :

    好美好孤独的电影。Fern老公死后,她活在了过去。就算Dave几次向她抛出了“安稳”生活的橄榄枝她也几经挣扎后最终无法接受。最美的是她在夕阳下念她婚礼致辞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the summer’s day...最后也很美“dedicated to the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非常感同身受和看完陷进去的电影(可能跟我最近心境有关)

  • 才骞骞 2小时前 :

    不得不上路是哀伤也是倔强,强烈的主观情绪削弱了时间与事件的感知却也强化了行为认同,启用大量非职业演员加剧真实观感,带来颇具沉浸感的体验,可惜这种特质未能贯彻到底。

  • 惠鸿熙 5小时前 :

    写到这里,我蓦地想到《兰亭集序》中一段话,虽意不相通,然情可共,附于此:“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子车凌青 8小时前 :

    勉强两分。看睡着了。本片的女性表达,在深度和形式上,相比同样得了金狮的《天涯沦落女》或是只拿到提名的《奥兰多》都是种倒退(这些片子都含有依托时空转换揭晓女性禀赋与环境对冲的动机)。这电影基本是科恩嫂一直游荡各地打短工、跟朋友闲聊、保持自身独立这些内容的循环,它没有主线,也谈不上有什么剧情,台词大部分都是片汤话,角色状态没起伏,色调清冷压抑,科恩嫂跟老头讲自己活在回忆里算是直接点题了,但这老头是谁?科恩嫂为什么对他说这些?明明全片去戏剧化,又用这种生硬的方式点题,显得编导能力的可笑了。本片也有些许编制&解构又一部依托公路的美国神话的成分,比如电影里出现了多次关于各种石头的设计,表示女主角因经济问题不得不上路的同时,还有石头所代表的永恒价值,这主题并不稀奇,况且科恩嫂的表演方式容易让人感到她偏执

  • 勇振 8小时前 :

    看得非常舒服的电影,像散文诗一样。来来去去,潮落潮起,自我放逐的旅者恒在路上。你能看到打零工、捉襟见肘的现实,也能看到每一次太阳从苍茫大地上升起的诗意。刻意离群索居,游离于亲密关系之外的女主,你能懂得她的孤独,也会认可她的选择。人性、历史大背景、自然的诗意,以近乎纪录片的松弛结构完美融合,得奖也合情合理。

  • 巧春梅 6小时前 :

    无依之地无依之地无依之地无依之地

  • 凡春 4小时前 :

    太寂寞了。有时候一个人不按照大家期待的方式去社交(俗称没情商),可能是因为她更有勇气,且诚实。这个没错。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